为一生从事体育事业而荣幸——记“体育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张燮林德信-德信官网-APP
栏目:德信体育户外知识 发布时间:2025-01-14 11:29:52

  德信,德信体育官方网站,德信体育网址,德信体育注册链接,德信体育平台队女队原主教练,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原副主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原副主席。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24年获“体育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2024年8月20日,习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接见了刚从巴黎归来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习强调:“在巴黎奥运会上,你们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不负使命,取得我国参加夏季奥运会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实现了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

  奥运赛场上,高高升起的五星红旗,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令无数中国人心潮澎湃。

  这个今天频频出现的场景,在几十年前,对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正是在中国的领导下,一代代体育工作者以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砥砺前行、团结拼搏,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志气、锐气和底气。

  2024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前夕,还是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习向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颁授“体育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大厅中诵读的,正是这位老人一生的写照——

  “张燮林,体育工作杰出贡献者,代表中国队首次夺得世乒赛男双、混双冠军,带领中国乒乓球女队共取得十届世乒赛女团冠军,为我国体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张燮林(中)率队登上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领奖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24年10月4日晚,北京市首钢园八极场,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中国大满贯混双决赛拉开帷幕。八角形赛场中央,两对中国组合鏖战正酣。

  观赛席中,张燮林坐姿挺拔,聚精会神地盯着场上赛况。63年前,北京首次举办世界顶级乒乓球赛事时,张燮林跟场上的队员一般年纪,那是他第一次身穿中国国家乒乓球队队服站上国际大赛舞台。

  1961年开幕的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次举办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全国人民无不欢欣鼓舞。然而大赛举办之前,国外一片质疑之声:中国人连饭都吃不饱,连正规的体育馆都没有,能成功举办国际大赛吗?

  在全世界的目光下,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经历三年困难时期的中国人民在艰苦的条件下建起了北京工人体育馆,从全国“乒乓球会战”中选出了“一百单八将”进京集训,来自上海队的张燮林就是其中之一。

  举国上下的期待没有被辜负。第26届世乒赛上,中国代表队拿下了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团体三个冠军,庄则栋、李富荣、张燮林、徐寅生更是包揽了男子单打的冠亚季军。21岁的张燮林先后淘汰了日本名将星野和三木,为队友庄则栋夺得男单冠军扫除了最大的障碍,自己也登上男单季军的领奖台。令他印象最深的是男子团体决赛,当中国队击败卫冕冠军日本队夺冠时,整个工人体育馆1万多名群众沸腾了。时至今日,张燮林依然无法用言语描述那时的盛大场面,他清楚记得:“赛后工作人员捡了满满两大筐观众忘情庆祝挥舞而出的帽子手套……”

  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力的强大精神力量。那年夺得三冠,不仅标志着中国乒乓球的真正崛起,也为各行各业艰苦奋斗的中国人带来了巨大鼓舞。

  也正是从那时起,“国家荣誉高于一切”的信念深深融入了这群年轻人的骨血。翻开张燮林微微发黄的笔记本,上面记录了他用多年体悟总结而成的“二十八个心”,其中最醒目的就是“对党和国家要忠心”。

  为国之本,何莫由忠。时至今日,张燮林很少提及为国首次夺得乒乓球男双、混双世界冠军的荣誉,也从不谈及运动员时期“乒坛魔术师”的美名。他常谦虚地说:“我当年更多是幸运,我的直拍长胶削球技术,适合限制日本队的弧圈球。赢得冠军,归根结底是因为祖国越来越强大,是因为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

  当时,国家体委主任贺龙一有时间就去乒乓球队看望大家,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时常前往鼓励运动员。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27届世乒赛上,张燮林有一天总共打了30多局比赛,赛后筋疲力尽的他脑子已经迷迷糊糊。直到第二天才从别人口中得知,赛后是时任国家体委副主任荣高棠给他提的包。荣高棠说:“当时小张太累了,我给他拿包没什么。”

  登高山,方知天之高;临深溪,方知地之厚。提起这些往事,张燮林依旧感动不已:“我总能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品行中受到教育。”

  光阴荏苒,昔日受教育的少年已成顶梁柱。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乒乓球首次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张燮林那时已担任国家乒乓球女队主教练多年。让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在奥运赛场升起,是所有人的期待。

  几经鏖战,中国选手陈静和李慧芬锁定了女子单打冠亚军。而季军,将在中国选手焦志敏与捷克斯洛伐克选手赫拉霍娃之间诞生。由于失去争夺冠军的机会,焦志敏情绪很低落,赛前迟迟没有开始热身。主教练张燮林没有强调任何技术细节,只是对焦志敏说:“志敏,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今天是10月1日。”

  让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就是献给祖国最好的生日礼物。无须更多言语和动员,焦志敏立即开始热身,随后在比赛中横扫赫拉霍娃。

  如今,张燮林在北京的家里,客厅中摆放着一幅小朋友们送他的剪纸作品,内容正是1988年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的那一幕。

  这是跨越时空的传承:从聆听老一辈革命家动员开始,张燮林便坚定了“对党和国家要忠心”的信念。此后,1972年随中国乒乓球队访美交流、应邀到联合国总部打表演赛……一次次成长经历令他的信念历久弥坚。而他在成为教练后,又将这份信念传递给了队员,再由他们传递给后来人。

  习在接见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曾提到:“赛场上,大家牢记党和人民重托,‘国家荣誉永远超过个人’‘我的这块金牌献给伟大的祖国’等誓言掷地有声……”

  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交相辉映、代代传承时,有这样一群挺膺担当的中国青年,中华民族还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战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习在接见中特意嘱托中国体育代表团要“加快人才培养”。

  1971年,张燮林担任国家队教练后,就有了“点石成金手”的美誉,他总能挖掘到独特的新人,还能培养他们拿冠军。由于张燮林用人经常变换,有教练开玩笑说:“老张总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其实,张燮林心里明白,高处不胜寒,中国乒乓球队想稳站世界之巅绝非普通人想象的那么轻松。“心怀祖国,放眼世界,要有一种超前的眼光。”张燮林形容自己仿佛站在珠穆朗玛峰顶,观察四面八方渐渐靠近的登山者。看到哪个国家的队员爬得快,就要抓紧研究他们的打法,寻找应对这种打法的新人加以培养。

  葛新爱是这么来的,邓亚萍也是这么来的。1972年张燮林出任女队教练组组长,三年后迎来了第33届世乒赛,当时中国已有两届没有拿到世乒赛女团冠军。张燮林1973年在河南队发现打法奇特的葛新爱时,她削球和台前技术还不算强,但张燮林脑子里立刻闪过一个念头:“可以对付韩国队!”

  当时,葛新爱已经被分配到体委当接线员,不久后就要告别赛场,但张燮林坚持把她选到国家队训练,并力主让她出战第33届世乒赛女团决赛。

  决赛前夜,张燮林发现葛新爱独自在楼下徘徊。原来,葛新爱不知听谁说起,讨论决赛名单时,只有张燮林一个人同意她上场。她对张燮林说:“我不是担心自己,我打输了大不了再回去当接线员,可打输了你怎么办?”

  当年调入上海队之前,张燮林是上海汽轮机厂的一名工人。于是他半开玩笑地告诉葛新爱:“大不了你回体委当你的接线员,我回上海汽轮机厂当我的四级工!”

  起用毫无大赛经验的葛新爱,张燮林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他依然给足了葛新爱鼓励。最终,葛新爱在女团决赛中赢下两场,帮助中国女团以总分3∶2重夺冠军。而在1988年奥运会,起用小将陈静,张燮林同样顶住了压力,“如果最后没拿冠军,我是要负责任的。”

  但张燮林没有逃避,他总结的“二十八个心”,其中一个便是“对事业要有责任心”。

  后来,在选择邓亚萍进国家队这件事上,张燮林坚持提了三次。最后一次开会,有教练说:“老张,你怎么老提邓亚萍?你为什么不找个身体条件好一点的呢?”

  张燮林坚持:“打球又不是选模特!第一,邓亚萍接球比别人快一点点。第二,她个子矮,对方所有的回球对她来说都是高球,每个球她都有进攻的机会!”所有教练哈哈一笑:“行了行了,来吧!”

  张燮林对事业的责任心,不仅体现在把运动员带进国家队,还体现在把他们“带出”国家队。

  在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张燮林针对我国竞技体育的两个问题提出提案,其中专门提到了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大量的退役运动员长期滞留在队,有的省区市甚至积压了几百人,有的队员十几年还找不到工作。旧的出不去,新的进不来,最终造成人才匮乏。”张燮林提出三条建议:一是创造条件选送退役的运动员进入高等院校;二是引导和鼓励自主择业,根据运动员的运动年限和运动成绩,一次性发放安置费;三是在体育彩票收益金上提取一定比例,用于专项安置经费。

  这件提案提出后,一系列举措相继出台。一些退役的国家队和省队乒乓球运动员被各地高校录取,其专业学习和训练比赛也得到妥善安排。学历提升后,运动员就业问题也得到了进一步解决,有人进入高校当教练,还有人去了体育组织工作。

  在国家体育总局指导下,2024年退役运动员入校实训项目、2024年全国退役运动员考取教师资格证冲刺培训班、全国退役运动员转型运动防护师培训班等相继开班,退役运动员就业创业扶持基金相继发放。

  在张燮林书房里,有一个珍藏的小塑料包,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一叠红色卡片。掏出卡片一张一张摆在桌子上:两张委员证,十张出席证——从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到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一张不少。就连报到卡夹、活动日证件,他都完整保存着。

  一直致力于为国夺金的张燮林,成为政协委员后,首先提的建议却不是“拿金牌”,而是“学文化”。

  习指出:“我国能够跻身世界体育大国、奥运强国之列,根本在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体育竞技训练提供了先进科技支撑和坚实物质保障,也为各领域体育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成长环境和广泛群众基础。”

  当教练时,看到有的小队员连请假条都不会写,张燮林心里不免惭愧:“世界冠军总共才有几个呢?为了孩子未来着想,必须让他们学习文化课。”

  更何况,文化低也搞不好体育。2001年北京大运会,一边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边练乒乓球的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帖雅娜,击败了张怡宁、牛剑锋等国家队名将,拿到了女单、混双和团体三枚金牌。一位在看台上观赛的国家队教练不由感叹:这才是“文化球”!

  “运动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优劣。”张燮林提出了“放宽只有世界前三名才能免试入学的条件,效仿国外高校采取学分制办法”等建议,鼓励运动员入学进修。如今,许多优秀运动员已经进入各类高校学习。

  习对全民健身事业十分关心。他说:“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事业,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向着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2024年重阳节,上海市乒乓球协会举办了重阳敬老乒乓球比赛,张燮林还亲临现场,倡导全民健身,“公园里的人多了,体育馆、健身房里的人多了,医院里的人少了,就是我们体育人的愿望。”

  那金牌呢?“金牌是自然而然的!”曾经,在围绕我国竞技体育提出提案时,张燮林鼓励中小学大力发展业余训练工作,在普通中学里培养体育好苗子。因为他觉得:“只要热爱体育,总会有一个人打出来的。”他还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举例:“我小时候哪有教练嘛,我也是业余打出来的!”

  早在小学二年级,张燮林就迷上了乒乓球,但家人认为打球“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的几块球拍都被爷爷用刀劈了。然而,哪怕中学毕业进入上海汽轮机厂技校学习,张燮林依然热爱不减。他常常下午3点从闵行镇坐长途车去市里比赛,第二天一早再回去上班,直到被调往上海市乒乓球队。

  也正因如此,80多岁的张燮林依然经常为业余选手送上鼓励:“高手在民间!”

  国运兴则体育兴、国家强则体育强。习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将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更好条件、注入强劲动力。”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张燮林在提案中提及的一些问题,已经得到逐步解决。比如,张燮林曾专门提出《创造有利条件,防止人才外流,减少“海外兵团”》的建议。当年“海外兵团”之所以存在,归根结底是国内比赛机会不多、收入不如国外。“现在,国内打球环境比国外好多了。大赛越来越多,赞助商也多,国内收入比国外高,还去国外干吗?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国家现在更加富强了。”

  2024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习亲自颁发奖章后,还与张燮林亲切交谈,肯定他为乒乓球事业作出的贡献。

  这让张燮林非常感动,“党和国家一直惦记着我们这批老运动员、老教练员。我这一生选择乒乓球,并能为国家体育事业做一点事情感到很荣幸。今后我还会继续关注全民健身,衷心祝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体育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