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信体育News
在多彩春节文化里感受浓浓年味德信体育
龙头高昂,龙目炯炯有神,摇头摆尾间,几百个形态各异的人偶在齿轮等机关的驱动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近日,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的“过年——春节主题展”现场,华丽璀璨的乐清首饰龙稳居展区“C位”,其余300余项不同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同台亮相,引来众多游客共赴非遗年味盛宴。
即将到来的乙巳蛇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如何认识春节的文化内涵,如何寻觅浓浓年味,提升人们的年节幸福感?
甲骨文中的“年”,上为“禾”,下为弯腰垂臂的“人”,如同辛苦劳作的农夫正在将丰收的谷物搬运归仓,尽享一整年辛苦劳作后的欢愉。
“春节源于传统社会,和小农的生产生活周期紧密相关。适应农时是小农社会春节和农民生活最直接的联结,是老百姓一年一度与天地、与祖先对话的契机。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安康。”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孙庆忠说。
千年前,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小年这天写下《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追溯怀想古时的祭灶传统;千年后,人们依然在小年这天祭灶送灶,传袭着中国百姓世世代代对“衣食有余”的美好祈愿。
在中国非遗馆里,8岁的何秋霓在主题展展区的灶台前,有模有样地拉起风箱,往灶里填了两根木头,兴致勃勃地给其他小朋友讲“祭灶神”的讲究。
在黑龙江尚志市一面坡镇,踩着高跷的非遗秧歌队队员,正身着鲜艳彩衣,在冰天雪地中舞动春节序曲。领队的是一面坡镇传统秧歌队协会会长杨德金,他最引以为傲的是自己所穿的传承了百余年的戏服,“这件衣服从我太爷爷辈传下来,每次穿上都觉得心里很踏实,表演也更带劲了!”杨德金说。
“千年的积淀,给春节文化融入了一份情感。不论是灯火中的家人围坐,或是登门拜年、亲友相聚,都传递着一份万家团圆、向善修睦的佳风良俗。这些民俗,通过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乡土社会,让春节能够始终活在我们的当代生活里。”孙庆忠说。
“春节集成了传统信仰、天人观念、民俗礼仪,是一个综合性的节庆。这也赋予了相关非遗艺术以极大的丰富性。通过一幅年画、一张剪纸,将人们所追求的生活价值一并呈现出来。”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田兆元说。
春节着新装,寓意辞旧迎新,万象更新。可爱英气的虎头帽、虎头鞋是孩子们春节的专属装备。大连市非遗项目虎头帽、鞋传统手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马巨最近正忙着赶制新春订单,巴掌大的虎头鞋上,虎嘴被夸张设计,“这象征着‘大嘴吃四方’,祝福孩子将来能言善辩,广结良缘。”马巨介绍。在穿戴之间传承春节生肖文化,蛇形盘扣、庆阳香包等,都是华夏服章之美的表达。
年夜饭、吃年例,春节的餐桌,是味蕾与情感的双重盛宴。腊月以来,河南安阳市内黄县观寨村,传统美食八大碗到了制作和销售旺季,醇香美味的五花肉、红烧牛肉、蒸鱼块等六荤两素,即将抵达千家万户的餐桌;而在四川成都市街子古镇,长街宴桌连桌、凳接凳,人们乐在其中分享喜悦、传递祝福。
窗花剪纸、大红灯笼、红纸春联,人们不遗余力地给家里的每个角落置满年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阳剪纸,非遗传承人许遵英正为乙巳蛇年赶制新作品,“左边是一把如意,右边是一对喜鹊啼鸣,下面迎春花绽放,中间剪得非常连贯的一笔是条小蛇,蛇身上还另剪出了几条小鱼和莲花,其间的水波纹象征财源滚滚。”许遵英说。
丰富多彩的游艺欢庆活动,正在全国各地街头巷尾上演。“老百姓,要快活,赶会、唱戏、弄社火”,高台高跷、舞狮舞龙、鼓乐秧歌等民间艺术在社火、花会、庙会中汇集。行通济,是广东省佛山地区的特有习俗,人们走过通济桥,祈求新的一年里平安顺遂,步步高升。目前该活动被佛山市列入“请到佛山过大年”春节文旅系列活动,更有百余项文旅活动等待游客前来体验。
年味淡了吗?细细思之,年味并没有淡,而是随着科技与时代的进步发展,在变与不变之间,给传统的“年”迭变出了新形式,创新了更多新“玩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人杨志滨,是杨家埠年画的第21代传承人。为了贴近年轻人的所思所想,去年10月,他在小红书平台上注册账号,今年春节的许多订单,便是来自小红书上的年轻人。
“春节主题作品《金蛇献瑞》设计出来后,小红书‘了不起的匠人’工作室的年轻人联系我,提出用他们的平台做首发。我觉得只要年轻人喜欢,年画就不会消亡,所以一拍即合,已经给他们订了1000多张年画了。”杨志滨说。
不只是木版年画,带有“蛇元素”的创新产品持续走俏。在山东博兴县幸福镇,一个个红皮肤、闪烁大眼睛的“灵蛇醒狮”花饽饽正在面点师傅们巧手中诞生,可爱的模样让人爱不释手,销量大幅攀升。
年轻人开始乐游春节。比如,一些年轻人选择带上家人“反向旅游”,或是来一场“非遗游”。据美团旅行数据,去大理学扎染、去敦煌画壁画、到歙县看鱼灯等方式,备受年轻人热捧;越来越多游客选择去乡村,在山东烟墩角村住海草房、观天鹅、包饺子,或是在浙江溪头村烧一炉青瓷,让不灭窑火预祝蛇年好运。
更多的新文化、新潮流、新科技与春节不断融合,产生新的庆祝形式和文化内涵,丰富了年俗、年味,更是让传统春节焕发新生、持续繁荣。
“在传统文化中,蛇这一形象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寓意。有随侯珠典故代表报恩,有白蛇传说代表爱情,蛇还是长寿的象征,许多个祥和的寓意组合在一起,给予人们希望与抚慰。”田兆元说。
春节,是家的温暖,是年的温情,更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缩影,是刻进华夏儿女基因中的乡愁与记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春节所指向的团圆祥和之意不会湮灭。在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即将到来之际,祝福更多华夏儿女们尽享团圆幸福年。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诚邀合作伙伴。
在大都市的乡村里,月桥村的小桥畔也在见证一段段美好的情缘。在月桥村,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婚姻文化为内核的“月桥文化仓”婚庆文化中心项...[详细]
日前,湖南省工商联开展“情暖湘商”春节走访慰问活动。”近日,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张健,湖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详细]
近年来,“村晚”“村歌”“村舞”等“小而美”的乡村文艺演出,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屡屡“出圈”,而将乡村文艺演出综合成大型文艺展演、...[详细]
◎本报记者宋迎迎通讯员韩洪烁前不久,山东科技大学“海洋测绘工程工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获得国际海道测量师和海图制图师能力标准委员会国...[详细]
●2024年11月15日,联合国旅游组织执行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云南阿者科村、福建官洋村、湖南十八洞村、四川桃坪村、安...[详细]
◎本报记者宋迎迎实习记者夏天一通讯员张绪霞1月17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的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园。时下,崂山区正着力...[详细]
1月20日晚,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游人在上街里·银鱼巷街区游览。近年来,青岛历史城区依托历史风貌、人文情怀的集中优势,深挖庭院、街区...[详细]
“天窗时间0时30分到4时20分,现在可以上道作业。” 1月20日0时30分,在距离青盐铁路跨胶州湾特大桥不远的一处栅栏门外,国铁济南局青岛...[详细]
与张阿姨一样,越来越多老年人正面临“字太小,行太密,书太厚”等一系列阅读问题。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广老年阅读,...[详细]
上天、入地、下海我国找矿成果何以“井喷”。21日召开的2025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给出答案。向海图强 加强海洋资源调查随着我国自主设计...[详细]
中国乡土社会拥有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遗产,这构成了乡村传统文脉的基石,也是滋养乡风文明的重要源泉。每个乡村都在世代相传中形成了...[详细]
光明日报记者赵秋丽光明日报通讯员丁永宏步瑶这个寒假,在山东省济宁市,来了一支支“研学游”队伍。近日,济宁市普育小学由200名小学...[详细]
本报实习记者王伟杰年画《一团和气》喀什地区博物馆供图年画《“尉迟恭秦琼”门神》喀什地区博物馆供图年画作为春节的象征,以独特的艺术形...[详细]
2025山东两会•挑起大梁走在前山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将于1月20日开幕 会期5天
于毅现场重现《唐诡2》秦孝白经典台词 《唐诡3》是否参演 2025一起期待
2025山东两会﹒挑起大梁走在前山东省人大代表姜妍:提升石榴产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山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挑起大梁走在前——聚焦2025山东两会】
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成员和秘书长名单【挑起大梁走在前·聚焦2025山东两会】
周乃翔参加临沂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高扬优势促发展 尽心竭力惠民生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挑起大梁走在前——聚焦2025山东两会】
《新华每日电讯》头版,《人民日报》整版!多家央媒聚焦山东造CR450AF动车组